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烽烟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解放日报】路过上海这条街,一定要停下来看看书 | 睡前分享

日前,拥有百年历史的书店品牌百新书局全面焕新,在福州路620号正式启幕。前来打卡的年轻文艺爱好者络绎不绝,给这条本已不那么热闹的上海“文化第一街”带来一次全新的亮相机会。

事实上,近年来福州路上的求新与求变未曾停歇,并一步步积累起一些值得关注与瞻望的新可能。

这些新可能开启了什么,又孕育着什么?记者展开了一番探访。

以书为媒

造一座新城

6月29日下午,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大门口被挤得水泄不通。

原来,当晚是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但热闹的校门没能阻挡一群人的步伐。他们穿过簇拥的人群,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所在的教学楼赴约。

这场会议的召集人华霞虹教授在建筑历史与理论领域深耕多年,并多次亲自“下场”,参与了一些城市更新项目的研究与改造。

在她的带领与指导下,学生徐雍皓顾不上在毕业离校的前一天整理行囊。在即将开始的会议中,他将接受毕业论文答辩会后的又一次“过堂”,向来自学界、建筑规划界、出版界、实体书店、商业地产界、媒体界的十余位行业资深人士,介绍过去两年多对上海福州路文化街区历史演变、现状困难与未来更新策略的研究。

这项研究希望在探讨上海福州路文化街区更新和设计(围绕图书、文化产业与空间展开)面临的挑战与潜力的基础上,用新的理念和模式再造文化生态圈,为上海核心区的长足发展积蓄动能。

解放日报

福州路全长约1400米,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最早发展繁荣的城市街道之一。在历史上,福州路自河南中路以西一段因图书及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集聚而闻名,获称“福州路文化街”。

去年10月28日,经过近两年升级改造,福州路上的文化地标上海书城焕新归来。本次书城改造的总设计师俞挺率先发言,以参与改造中经历的酸甜苦辣,直陈“而今若想从整体上对福州路文化街进行更新和再造压力太大”“更新的第一步是确权,而因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福州路上的产权归属特别复杂”“相较于空间改造,运营管理更不易”。

俞挺的发言犹如一颗投向宁静湖面的石子,在与会者心间激起层层涟漪。发言用的话筒一时成为抢手之物。大家纷纷为福州路留住“书香”的能与不能坦诚直言。

难归难,苦归苦,海量的吐槽未能阻挡焕新出发后的上海书城,成为如今的福州路上每天人流量最为可观的所在。

在这次升级装修中,1998年建成的书城必须按照最新的消防规范验收。所以,要增加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宽度,调整位置,升级和增加喷淋以及消防卷帘的数量。变动结构不能超过结构总量的10%,书店原始外轮廓线不可以改变。1.2万平方米的书城既不能增加面积,也不允许减少面积。原先的地下书库用地不再属于书城以后,必须为店中藏书一一安家落户。

上述每一条要求无一不是限制,却也是推动新变化发生的催化剂。深谙眼下图书相关产业深层困境的俞挺和业主方,最终下决心将上海书城由一家书店,变成了一座以知识分享为平台、融合诸多社交场景与商业应用前景的“文化新城”。

只是,这座文化新城终究因为体量巨大,海量的服务细节需要一一去填充、打磨、试错、调整。好在,书山有路勤为径,肩负焕新使命的上海书城每一天都在努力并且发生变化。工作人员,运营管理人员,每一位前来领略书城新貌的市民、游客,都在以自己的眼光和方式,参与这座新城的成长。

解放日报

肩负焕新使命的上海书城每一天都在努力并且发生变化。工作人员,运营管理人员,每一位前来领略书城新貌的市民、游客,都在以自己的眼光和方式,参与这座新城的成长。

一座百米高写字楼

和它的生活圈

今春以来,家住福州路附近小区的市民周阿姨发现,上海书城的南侧“新开了一条小路”。每天有无数“精神抖擞”“衣着时髦”“状态松弛”的年轻人从那儿进进出出。走近一看,此处竟是一座写字楼门口的庭院。

庭院里有咖啡店外摆,有可供路人休憩、带遮阳设施的座椅,有搭载着小食出售的小巴式餐车。写字楼大堂门禁以外的空间对外开放,在一家没有销售人员、扫一扫手机就能完成付费的开放式艺术商店里,还能买到参加外滩街道老年再就业项目的“外婆们”亲手制作的法式钩针包和发圈。

发现这片新天地后,周阿姨不时会约上妹前来小聚,“偶尔坐在庭院里刷刷手机,感受一下年轻人的氛围也蛮好”。

周阿姨所说的这个小庭院位于湖北路136号,曾是世纪出版大厦的停车场,不仅两头用墙围合,而且为了方便管理从不对外开放。2022年,德必集团在多家竞标单位中脱颖而出,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紧随上海书城改造规划,开启德必上海书城WE项目的同频更新,才有了如今这栋大厦及其附属公共空间的全面焕新。

此前,德必集团因打造多个文创、科创产业园区在业内颇有知名度,但要将这栋高度超过百米、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老楼”翻新为一座垂直园区型总部办公大楼,并非易事。更何况,集团层面决定在该项目的名称里,保留“上海书城”这块“金字招牌”。

到底怎么的项目定位和运营,才能扛得住“百年福州路的文创大理想”,将“上海书城”过去20多年来积淀下来的集体记忆,转化为整个街区发展的新动能,项目组苦思冥想了很久。

截至今年8月,总面积达2.9万平方米的德必上海书城WE项目已实现超过90%的入驻率。项目结合黄浦区位优势及产业导向,聚焦文化创意、数字科技、专业服务等产业,不仅通过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招商和运营,在一栋百米高的写字楼里串联起了相关产业的上下游,还通过不同楼层精心布置的公共空间,为所有入驻企业的员工提供“24小时生活圈”般的贴心服务。

记者到访时正值整栋办公楼的上班高峰,位于大楼15层的即兴剧场里,已有近20位在楼内上班的潮流青年来此参加“戏剧表演工作坊”。可供楼内所有人通过线上小程序预约的直播间、瑜伽室、健身房、理疗室、静音舱一一就绪。

作为一栋“宠物友好”大楼,在所有标示“宠物友好”的楼层,拥有专属昵称的“楼宠”狗狗们已经开始欢快地在公共区域穿行,遇到邻居们的亲切问候会特别开心,邂逅不熟悉的访客也能淡定友好。

解放日报

德必上海书城WE项目在一栋百米高的写字楼里串联起了相关产业的上下游,还通过不同楼层精心布置的公共空间,为所有入驻企业的员工提供“24小时生活圈”般的贴心服务。

一家老牌书店的

求变与突围

福州路全长约1400米,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最早发展繁荣的城市街道之一。在历史上,福州路自河南中路以西一段因图书及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集聚而闻名,获称“福州路文化街”。

20世纪初,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企业化出版机构,在福州路开展以图书出版为核心的一系列文化生产活动,不仅助推了福州路的产业聚集和城市再开发,由文人、职业作者、职业编辑、出版商、读者所组成的社会网络,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学科体系建设和市民文化生产。

至20世纪80—90年代,以文化生产为导向的“文化街”转型成为以消费为导向的“专业特色街”,一批文化消费综合体应运而生。

在这样的历史地理肌理之上,早在“Citywalk”尚未诞生的20世纪90年代,不少上海市民就养成了通过“逛福州路”一窥上海文化风景的习惯。

不下10位书迷告诉记者,“从河南中路福州路路口逛起,一路向西,一家家店铺逛过去,不知不觉间,半天没有了”。可如今再走这条路,从河南中路福州路路口出发,不少旧日里“颇受欢迎”“正正宗宗”的书店,已不见了踪影。

曾经很多市民印象中“位于福州路中段”的外文书店,成了上海书城、古籍书店、艺术书坊以外,为数不多仍在坚持走“专精特路线”的实体书店,更是当下的上海为数不多外墙上挂有“优秀历史建筑”铭牌的“老牌书店”。但在经久耐看的古典风格外立面背后,有一颗始终在紧跟时代潮流、锤炼内功不敢懈怠的“老灵魂”。

2010年至今,外文书店始终在专注地为读者及商品“升级服务”,在对购物空间不断“小修小补”的过程中努力创新。回望来时路,上海外文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斌告诉记者,“2015年在3楼美术书店开辟中外艺嘉文化空间,引入各类活动”“2016年重新装修4楼,定位为动漫主题书店,并引入多家知名手办品牌开设店中店”“2023年重新装修2楼,定位为少儿主题书店”就是紧跟市场热点的举措。

“除此之外,我们始终在探索线上线下融合、以书为媒重塑文化新生态的实体书店发展之路。借力和引流,是我们希望突破困局、打开局面、把路越走越宽的两个切入点。”顾斌说。

如今的外文书店最渴求的是“懂书懂文化、会选品更会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最近,国产首部3A游戏《黑神话:悟空》红得发烫,带动多个文化板块一起,获得泼天流量与经济效益。“面对这样的热点,我们怎样接住,能否在接住之余为自身的市场创造人无我有的新价值”,是顾斌和同事不停在探讨的实体书店“不该放弃”的影响力核爆点。

去年,合作多年的知名手办品牌因业务扩张所需,搬去了位于南京东路上的“二次元文化地标”——百联ZX创趣场。面对并肩作战多年的品牌的离去,外文书店转而对4楼进行了整体的再定位与重新布局,大幅扩大了动漫和游戏类书籍周边、原版时尚潮流杂志、国潮原创手办品牌在店内的露出,强势做大自有的“店中店品牌”——松坂书屋。

“要把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源优势和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好口碑延续下去。”顾斌说。

解放日报

2010年至今,外文书店始终在专注地为读者及商品“升级服务”,在对购物空间不断“小修小补”的过程中努力创新。

成为城市的“文眼”

要先把生存逻辑走通

日前,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书店百新书局全面焕新,从原先邻近福州路山西南路路口,搬去了离西藏南路和来福士广场更近的福州路620号。从经营理念、目标客群,到店内空间布局、营销资源组合,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一系列大力变革的举措,不仅受到了像顾斌这样的老牌实体书店当家人的关注,也吸引了上海壹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磊和德必集团的注意。顾斌的关注点侧重于“潮流风向”和“怎么吸引年轻人”,李磊和德必集团则“理性”“冷峻”不少。

李磊因为参与世纪出版大厦腾笼换鸟的整个过程,深谙“不学会算经济账走不远”“好地段不能只是被看见,还要能够为业主、为用户、为愿意一来再来的人群,持续、稳定地创造超出预期的价值”。

德必集团作为项目运营服务商,需要关注任何对福州路上的人流、商流、信息流有影响的风吹草动,以判断市场变化可能给项目未来走向、目标客群、入驻企业带来的影响。

解放日报

日前,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书店百新书局全面焕新,从经营理念、目标客群,到店内空间布局、营销资源组合,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上述资深人士的启发下,记者还去位于淮海中路550号的HAI550走访了一番。这里曾是上海小囡心心念念的“芭比大楼”,如今,被改造重建为国内首个致力于倡导“可持续生活”的综合体。

记者注意到,HAI 550在装修风格上选择了当下年轻人偏爱的叙利亚风。商场所有区域用货架、货柜区隔开来。这大大提升了商场空间的可变性,也意味着更低的后期维护成本、更灵活的商业业态组合可能。

店中新推的设计师品牌价格亲民。一些正在店中“取经”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要小看‘线上线下一个价’。由于线上线下的差价被拉平,一些消费者在感受到了眼见为实的品质和服务后,会更倾向于当场拿下自己的心头好。”“看似时髦的商业创新背后,是强烈的求生欲望,是尽可能创造条件,让自己可以活下去。”这些观点都得到了李磊的强烈认同。

在李磊看来,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也是当下的福州路沿线所有商业主体应该重视并拥有的,“同理,把生存逻辑走通的城市更新才有未来,才可能走得更稳、更久”。

“曾几何时,上海市民与福州路的情感连接,是和书在个体生活中的价值关联在一起的。但书终究只是多种价值关联媒介中的一种。无论书的功能和重要性怎样变,人类敬重、爱惜知识传播与文明传承的心意不应当改变。那也是上海成为一座更伟大的城市,始终必须倚赖的力量源泉。”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江岱也是前述研讨会的嘉宾之一。时隔数月之后再议福州路的未来,在2024上海书展揭幕的前夜,江岱对记者如是说。

解放日报

位于淮海中路550号的HAI550曾是上海小囡心心念念的“芭比大楼”,如今,被改造重建为国内首个致力于倡导“可持续生活”的综合体。

专家对话

城市更新要有预见

更要有远见

上观新闻:研讨结束至今已有数月。我们在后续的走访中了解到,近几个月来,与会嘉宾仍在持续地关注着福州路的当下、思考着福州路的未来。您和团队对福州路的研究,后来有什么进展吗?

华霞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在那天的讨论中,有几位嘉宾的发言让我感触很深。他们的有些发言甚至改变了我过去的一些想法。

李磊总带来了福州路上的一些新动向。比如,外文书店对面的古籍书店正在闭店装修,旁边的上海文化商厦会改建为酒店式公寓。他还告诉我们,多年来,图书业在福州路上积淀下不少空间资源,但眼下,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们租出去,想通过出租物业的方式赚钱,尤其是要用于图书与文化相关产业,并不容易。

顾斌总介绍了外文书店近年来努力走近年轻人以后取得的进展。因为时刻保持对年轻群体及其相关文化、亚文化现象的关注,顾总和团队不仅捕捉到了一些新的事业发展点,也敏锐地感受到附近街区的一些新动向。

比如,福州路以北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今年在吸引客流方面,采取了很多新做法;九江路上的亚洲大厦已成为申城戏剧爱好者新据点之一;人民广场附近一些演艺新空间的兴起,特别是大量极具特色的环境式驻场演出的推出,增加了“演艺大世界”的品牌黏性。这一系列新变化连带着促进了周边街区的商旅文消费增长,驻扎在福州路上的外文书店也不时能感受到这股人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那天的研讨之前,我们更倾向于去探究,有没有可能从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层面出发,推进福州路文化街区更新;在那天的交流与碰撞之后,我深深地感到,福州路的焕新暂时不必考虑先从很宏观的层面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成本去推动,通过一些自下而上、更轻质化的方式为福州路引流,反而更现实,也更可持续。

上观新闻:您在那天的研讨中特别强调,文化导向型的城市更新,要能够体现出文化的导向。

华霞虹:没错。上海当下的城市更新在某种程度上正进入一个新阶段。越来越多来自设计、规划、商业运营界的同行已经意识到,一方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空间增长终究是有限度的。如果只是以单纯的经济利益为判断标准,这条路很可能很快就走不通了。另一方面,要对城市更新领域已经出现的“同质化”问题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一条路径、某种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家就蜂拥而上、简单复制,需要投入更多研究,对不同区域做功能定制。

从长远来讲,城市的不同空间应该成就不同的人,孵化各种各样的资源、形态、产业。只有如此,才能使不同空间的独特价值得以挖掘和彰显。让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优势、影响力和吸引力。

当然,为了避免同质化和经济效益至上,不是说所有空间就都要去做公益。这个肯定也是有问题的。而是说,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应该有长期的打算,抱着慢慢营造、让空间最终能够实现自负盈亏的决心。让这些空间的生发与运作不仅在经济上可行、在文化上有特点,在事业发展上也能形成可以自我造血的发展机制。

上观新闻:您刚才提到,可以通过一些自下而上、更轻质化的方式,为福州路引流。可以具体说说吗?

华霞虹:在这方面,外文书店的做法是以书为媒,与一些城市节庆、重要会展、文化传播热点深度联动,通过借力和引流,为拓展自己的事业打开接触面。

我和雍皓觉得,福州路的区位特别具有优势。这里的图书可以跟很多活动主题连接。我们可以通过在附近街区设立引导标识的方式(如“向前5—10分钟就是福州路”)为福州路引流;还可以在福州路沿线空间上做一点挖潜,公共空间、社区空间、店铺空间、城市空间都可以,然后结合既有的空间,定期做一些符合福州路调性又能吸引目标人群的活动。

可以是类似于杨浦区大学路“知识艺术节”那样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是上海一些社区已经做得挺成功的主题性书市。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形成文化、带动社群,将更多微小而具体的新可能,孵化成年轻一代的新事业、新机会。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上海来说非常重要。

江岱老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加入一滴水,汇成一条河,要让更多关心福州路的人形成合力”。雍皓有计划在当下比较热门的播客平台,开设一档供大家群策群力、讨论福州路未来的“节目”。我很支持他。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柳森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皮

解放日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